审计师《理论与方法》2017知识点:计算机审计

  “审计师《理论与方法》2017知识点:计算机审计”一文由出国留学网审计师考试栏目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考生,了解更多讯息,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!

  审计师《理论与方法》2017知识点:计算机审计

 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概述

  ● 计算机审计的含义

  ● 计算机审计的过程:可以分为审计准备阶段、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。(搞清每个阶段内容,有什么区别;专有的名词“审计中间表”)

  *第二节 电子数据审计

  过程:(6步骤,会区别)

  一、 数据采集

  ● 数据采集的特征:明确的选择性和目的性。

  ● 数据采集的方式:(6)

  ● 数据采集的过程:(3)

  二、数据清理

  ● 数据清理的概念和作用:对源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,使之规范化的过程。

  ● 数据不规范的情形:(5)

  ● 数据清理的方法:(3)

  ● 数据清理的过程:数据清理后,应对数据清理前后的业务金额数、记录数或者借贷是否平衡进行核对,验证清理后数据的正确性、完整性。

  三、数据转换

  ● 数据转换的概念:转换,得到适合审计分析数据的过程。

  ● 数据转换的情形:(1)数据类型不一致。(2)数据格式不一致。(3)字段名和字段不能一一对应。(4)事先设定的代码。(5)数据库加密措施。

  ● 数据转换的方法:(1)使用数据转换工具。(2)使用SQL语句。(3)使用程序语句。

  四、数据验证

  ● 数据验证的概念。

  ● 数据验证的方法:(3)

  五、创建中间表

  ● 中间表的分类:中间表可以分为基础性中间表和分析性中间表。

  ● 中间表的特点:一是“面向主题”。二是“面向历史”,任何对中间表的创建都不应该增加和修改其历史数据,而只能是对历史数据的选择和整理。

  六、数据分析

  ● 数据分析的类型: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,可以分为总体分析和具体分析。

  ● 建立审计分析模型的依据:(4)

分享

热门关注